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朱棣迁都北京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力排众议一定要执意迁都北京 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为了守护边境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朱棣迁都北京就是为了稳固明朝边境。
2、而在朱棣看来,他迁都更大原因就是政治原因,朱棣谋朝篡位登基,整个江南地区并不是“认同”朱棣的合法性,靖难之役使朱棣失去南方民心。朱棣得位不正,内心疑义,破城之后血流成河。如果还以南京为都城未免不稳。
3、朱棣迁都北京的唯一目的就是:稳固自身权力!其他都是次要的!很多人思考古代的事情,并不以当时的情况为依据,而是用后世的近现代内容去反补当年问题。所以,要理解古人的视角,就不能将今人的需求,强加进去。
4、不过,朱棣在登基后,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迁都北京。其实对于迁都而言,当时反对的声音还是很多的,但朱棣却执意要迁都,这是为什么呢?之一,朱棣的根基在北平。第二,迁都是大势所趋,朱元璋也没有看上南京。
而反对者则认为,一方面迁都北京给明朝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北京地位陡然提升,令整个北方防线在向内收缩的同时也向北京集中,反而破坏了明太祖时北方边防的均衡配置。
所以迁都北京,有利于统筹全局,征发大军打蒙古,另外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好处,那就是加强明廷在北方统治的稳固。
因为他的皇位是从他的侄子朱允炆手里抢来的。他想要摆脱这个阴影,所以就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天子守国门”,防止外地入侵。“靖难之役”杀人太多,无颜以对南京父老,朱棣在南京呆不下去了。风水,认为北京处于八卦中的“生”门位置,可令大明王朝生生不息。
所以他才想要迁都北京,北京是朱棣的大本营,朱棣1370年就被朱元璋封为燕王,1380年就到北平就藩,从此在北平经营自己的势力,至靖难之变发生时,朱棣已经在北平经营了近二十年。
1、你看,我都迁都北京给国家做守门人了,国家边境有了保障,你们已经没什么用了,还不赶紧的自己主动削藩。迁都北京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汉族政权对华北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北京及其周边成为明朝的核心统治地域。
2、因此,从人身安全和王位巩固的角度来看,迁都是更好的选择。此外,为了保卫边疆,朱元璋在北方授予几位诸侯重兵。从朱棣绑架并俘虏了都仁三卫的宁王朱权的实力来看,其他守卫北疆的藩王并不弱。
3、迁都北平,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
1、年永乐皇帝朱棣将明朝首都迁到北京。永乐元年朱棣为标榜文治,命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人,广采天下书籍,分类编辑成书,不厌浩繁。第二年冬便编成了一部大型类书,朱棣命名为《文献大成》。
2、公元1421年朱棣将首都迁到北京。明朝建立时最初定都南京,昔日的元大都改名北平,由朱元璋第四子朱棣镇守。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永乐十八年(1420)十一月初四日,朱棣正式宣布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3、明朝迁都北京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朱棣获得大明江山之后,做了一件事,这件事影响了中国此后几百年的时间,那就是将大明的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
4、公元1421年,永乐皇帝朱棣将明朝首都迁到北京。公元1421年2月2日,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大明永乐大帝朱棣发了一道圣旨,大明朝的新年祭祀由南京改成了北京,国都也正式迁往北京。
1、朱棣迁都是正确的选择,继续在南京,明朝也不会多坚持几年。
2、导读:如果明成祖朱棣没有迁都北京的话,可能大明王朝会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防等方面发生重大的改变。
3、我觉得朱棣的做法是正确的。他迁都城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抵挡了北方蒙古人的入侵。巩固了对北方的统治。如果朱棣不迁都还留在南京,那么他就会沉迷在江南的奢侈之分。他的理想和抱负也会在这里消失。
1、永乐大帝朱棣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后,又将行政机构迁往北京,不过北京在此后的一段时间还是只作为陪都存在,南京一直是正式的都城,直到明英宗时才正式定北京为正式国都。
2、把明朝都城从南京迁都北京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郑和下西洋也是是在皇帝明成祖朱棣时期到明宣宗时期,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后一次是受明宣宗派遣的。
3、公元1421年朱棣将首都迁到北京。明朝建立时最初定都南京,昔日的元大都改名北平,由朱元璋第四子朱棣镇守。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永乐十八年(1420)十一月初四日,朱棣正式宣布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4、公元1421年,永乐皇帝朱棣将明朝首都迁到北京。公元1421年2月2日,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大明永乐大帝朱棣发了一道圣旨,大明朝的新年祭祀由南京改成了北京,国都也正式迁往北京。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