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命题,提出了另一论据:“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这样论述自然是荒唐可笑的。
白马非马论是辩证法中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不能因为特性而忽略共性,白马即是特殊性,马是普遍性,说白马不是马,显然是忽略了矛盾的普遍性。
“白马非马”讲的是中国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论辩学者公孙龙论述白马之名有异于马之名的一个逻辑命题。意思是即白马不是普通所说的马,颜色中的白色和质地的坚硬他也人为地分裂开来论述。
这一点是论及,“马”、“白马”的外延不同。“马”的外延包括一切的马,不管任何颜色。而“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色的马,两者有相应颜色的区别。由于“马”与“白马”的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是一个*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白马论》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战国时一城有令马匹不得出城。有一天,赵国平原君的食客公孙龙带着一匹白马正要出城。守门的士兵对他说:「马匹一概不得出城。
白马非马的意思是:白马指的是白色的马,其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上颜色,而马的内涵只是一种动物,两者的内涵不同,因此不能够将两者等同,所以白马非马。
于是就这样骑着白马进城了,这就是相传的白马非马论。庄子认为公孙龙用白马来指明白马不是马不如用非马来证明白马不是马,这就是原文当中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的意思。
意思是:以其同万物的观点看,天地就是“一指”;万物就是“一马”。指事物虽然复杂,用一匹马的道理即可概括。剖析一件事物的同时,即可了解其它事物。
原文: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
庄子在《齐物论》当中,引用了“白马非马”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公孙龙骑马通过一个关口,被守卫拦下来,说:人可以进,但是马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