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脚的落地方式虽然很多人建议脚后跟先着地,但其实还是脚中部最为稳妥的,这样能够减少震动,很好的缓解小腿肌肉的压力。第步子大小跑马拉松的时候,步子的大小也是有讲究的,有人说步子大跑得快,可是却会很容易伤害到自己的足腱。
1、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标准长跑跑姿代表,马拉松2小时25秒的基普乔格的跑姿。标准动作直接看图吧。我们业余跑步选手经常可能犯的错误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步频过慢,迈步太大 很多初跑者最容易忽略步频的问题,总觉得双腿倒的慢一些更省力,但是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双腿受力时间的长短。
2、基普乔格,这位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以2小时25秒的成绩震惊世界,他的跑姿被广泛认为是长跑中的标准姿势。基普乔格的跑姿以其效率和优雅著称,成为了许多跑者模仿的对象。 许多业余跑者在跑步时步频过慢,步幅过大。错误的步频和步幅组合会增加跑步时的冲击力和能量消耗。
3、反观基普乔格,虽然也是标准的前脚掌着地,但是他有一个在空中自然地脚尖上翘动作,当正常跑步时,小腿前摆,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脚尖是*会有上翘动作发生的,如果没有,那一定是因为脚踝用力了。
4、下午:20km轻松跑 周六 上午:间歇跑 下午:休息 周日 上午20km轻松跑 基普乔格还会进行简单的无氧训练:负重深蹲,腿举。大部分的马拉松选手都会一天跑两次,但不会一天跑两次强度高的。
5、学习非洲选手的跑姿来完成1000米跑步是可以的,但要想在5000米和马拉松赛事中达到他们的水平则非常困难。 以基普乔格为例,他的训练计划包括周一上午21公里的的中等强度跑步,下午10公里的轻松跑。 周二上午进行间歇训练,下午休息。周三上午18公里的轻松跑,下午10公里的轻松跑。
着地方式分为前脚掌着地、全脚掌着地、后脚跟着地。大多数跑者习惯脚跟着地,同时跑鞋提供了一定的缓震效果。若赤足或穿简便鞋,身体为规避下肢的猛烈冲击,则会更多采取前脚掌或全脚掌着地,这两种着地方式通过下肢小腿后侧肌肉拉长来获得缓冲效果,因此对于肌肉力量的要求较高。
不过相对于其他两个,这种技术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跑者。前脚掌跑法基本分两种程度,短跑选手因为触地时间短,所以落地、起步都是前脚掌,大部分长跑选手还是前脚掌落地过渡到全脚掌,然后起步。
这项检测也适合用在 长距离训练或马拉松比赛的后半段 ,因为许多人的跑步伤害是因为跑姿走样,而跑姿走样又是因为跑步时间太长后的疲劳与知觉发散所致(也就是跑太长身心麻痹,跑完才知道痛),所以到底跑得怎样也无法判断…… 此时,把手举起来跑个一两百米,从手臂的摆动状况马上就会知道现在的跑姿是否一样稳定。
谨慎下坡,放慢速度。下坡时膝盖的风险*。你的四头肌起到制动的作用,如果重视不够将会使它过度“劳累“。在比赛时,可以身体略微前倾,冲下前去,但不是用在训练时。事实上,在有山丘的跑步训练中,很多人步行下坡作为恢复,为下一个上坡作准备。
功能性扁平足在非负重状态下足弓正常,负重后足弓消失。结构平足无拱,无论是否承重。因为平足没有正常的足弓来提供减震和缓冲,所以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如果平足跑步者能穿一双具有良好减震功能的鞋子,这个缺点就可以克服。跑步时,要记得挺直胸膛,不要让背部变成弓形。
结果,跑了不到一周小腿拉伤,原来是跑步着地点太过于靠前了……正确的着地点是脚掌上的距(zhi)球部,球是每根骨头和地面接触的位置,球部是五个距球连起来组成的位置。以这个部位为着地点时你就会发现每次落地时脚踝也能够起很大的缓冲作用,也大大减轻了对膝盖造成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