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电影《金刚川》中喀秋莎是我军志愿军发射的。具体是谁发射的,电影中没有给出发射喀秋莎人物的镜头。对于“喀秋莎”这个名字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
BM-13型火箭炮,俗称“喀秋莎”火箭炮,曾用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在《金刚川》电影中,数次出现了我军“喀秋莎”火箭炮的攻击场景,在大银幕上看起来像是漫天烟花,直击美军的炮兵阵地。
“喀秋莎”是多管火箭炮。这个火箭炮被苏联在二战中大规模生产,并投入使用。这个“喀秋莎”火箭炮是苏联造的,是苏联国家的,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我国抗美援朝所用的“喀秋莎”可能是引进苏联,或者购买苏联的。
《金刚川》里的喀秋莎的专业学名叫“BM-13多管火箭炮”,属于前苏联在二战时期的产物。机动性很强,所有火炮全部装在汽车上发射,火力输出密集,射速快。
此“喀秋莎”它就是“喀秋莎”火箭炮,全名BM-13型16联装.32毫米火箭炮,苏式装备,它是一种自行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可以说是苏联在二战中研发的最成功的武器,没有之一,甚至我认为它超过了T34坦克。喀秋莎以特有的管风琴声带着苏联人复仇的怒火向德军阵地倾泄,让德国法西斯吃尽了苦头。
1、《金刚川》里的喀秋莎的专业学名叫“BM-13多管火箭炮”,属于前苏联在二战时期的产物。机动性很强,所有火炮全部装在汽车上发射,火力输出密集,射速快。
2、《金刚川》中的卡秋莎就是炮兵*火箭炮。卡秋莎这个名字是带有苏联神秘特色的名字,这款火箭炮的型号是bm-13,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就吃过它的亏,所以这款火箭炮也被叫为鬼炮。
3、BM-13型火箭炮,俗称“喀秋莎”火箭炮,曾用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在《金刚川》电影中,数次出现了我军“喀秋莎”火箭炮的攻击场景,在大银幕上看起来像是漫天烟花,直击美军的炮兵阵地。
4、此“喀秋莎”它就是“喀秋莎”火箭炮,全名BM-13型16联装.32毫米火箭炮,苏式装备,它是一种自行火箭炮。
5、在电影金刚川里有这样一幕,志愿军使用喀秋莎火箭炮,瞬间摧毁了美军的M155远程榴弹炮阵地,为工兵架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看过这个电影的朋友都在感叹喀秋莎火箭炮那*的威力。
6、喀秋莎一共有四个意思:俄罗斯人对小女孩的一种称呼、一种苏联火箭炮的名称、苏联二战时期非常流行的一首歌、俄罗斯代名词。喀秋莎是俄罗斯人对小女孩的一种称呼,和咱们中国的翠花、淑芬类似,是很常见的一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