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补气穴位之一节:脾腧穴 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脾俞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人体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上有一学位名为少冲穴。其位于小指的尖端,属于手少阴心经起始部位。经常按压此穴位有利于心脏健康。心脏健康了才能更好地运作整个身体。当然,若是发生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也可以按压此穴位缓解。
取穴 *** :位置很好找,用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位。
血海穴 拍打或 *** 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 *** 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 *** 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中医认为,人体最多气多血的经络是胃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灵骨穴 调气补气温阳作用非常强,以 灵骨穴 为主,大白穴为辅的倒马针是治疗半身不遂的主要穴。配和风市穴或肾关穴,间以背部五岭穴点刺,效果特别的好。 灵骨穴 有疏活脑部血气的功效。
灵骨、大白穴为董氏奇穴二二部位(手掌部位)之要穴,为董氏常用的重要穴位。灵骨位于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之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解剖 :浅层分布手背静脉,桡骨神经浅层。
定位在手背虎口处,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即之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灵骨穴为董氏常用要穴之一。
因此,臂举不自如灵骨与太白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当人的手臂无法自如举起时,就说明整个身体的状态不太好,而这种情况可能与太阳膀胱经的异常有关。因此,需要通过调理太阳膀胱经来改善身体的不适症状。
”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