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摩诘是指王维。王维,盛唐时期的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1、摩诘是指王维。王维,盛唐时期的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2、摩诘指的是王维。这句话是宋代苏轼说的,原句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里的“摩诘”指的是王维。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3、摩诘是指王维。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4、摩诘是指诗人王维。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存诗约400首。
5、指唐王维。维字摩诘。《维摩经》中说维摩诘是毘耶离城中一位大乘居士,和释迦牟尼同时,善于应机化导。曾经以称病为由,向释迦佛遣来问讯的舍利弗及文殊师利等宣扬大乘深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
6、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是指王维。王维的介绍 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摩诘是指王维。王维,盛唐时期的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王维的字是摩诘,摩诘摩的意思是脏的意思,而诘的意思则是匀称,也就是无垢的意思。所以摩诘为净名、无垢尘,也就是纯净,没有污染的意思。
王维生活在唐朝鼎盛时期,此时佛教盛行,王维深受佛学影响,以“摩诘”为字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维摩诘的敬仰之心,以及不断向维摩诘学习的志向。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中的“摩诘”指的是王维。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
“摩诘”指的就是王维。王维字摩诘。味摩诘之诗:品味王维的诗句。出自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只有一首:《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翻译:品味王维的诗,诗中的意象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观赏王维的画,画面中处处充溢着浓郁的诗情。出处选自宋·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苏轼称王维的诗句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是王维的字,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味王维的诗,却能品出诗中有画,观看王维的画,却觉得画中竟有诗意。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摩诘指的是王维。这句话是宋代苏轼说的,原句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里的“摩诘”指的是王维。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2、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中的“摩诘”指的是王维。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
3、摩诘是指王维。王维,盛唐时期的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4、摩诘是什么意思 ★「摩诘」在《汉语大词典》第8808页 第6卷 825 摩诘 mó jié(摩诘,摩诘) 维摩诘(梵语vimalakīrti)的省称。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
5、苏轼在摩诘是指王维。原文如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6、王维,字摩诘。其摩诘是佛教里的一个菩萨名【维摩诘】。 王维以摩诘为字,除了用字来表明自己景仰维摩诘,王维更是在生活上极力与维摩诘靠近。
维摩,又作毗摩罗诘、维摩诘、无垢称、净名、灭垢鸣。为佛陀之在家弟子,乃中印度毗舍离城之长者。(是在家学佛的居士,不是和尚)右军 yòu jūn 周制,天子有三军,称中军、左军、右军。亦泛指右翼部队。官名。
王维,字摩诘 ,号摩诘居士,人称诗佛;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人称“书圣”,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也被称为“王右军”、“王会稽”。
右军:指王羲之。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摩诘:王维字摩诘,有“诗佛”之称。文殊: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佛之胁侍,分别表示佛智、佛慧之别德。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王”字,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更高统治者被称为“王”。
尝为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善书法,所写草隶,冠绝古今,以兰亭集序、乐毅论等为最,后人称为书圣。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宋临川人。博览强记,工书画,尤善诗,而文词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