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祖是诗人陈子昂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唐朝梓州射洪人。唐代诗人,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方回在瀛奎律髓说道:“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故有“唐诗诗祖”之称。
1、陈子昂(约公元661至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
2、陈子昂(约659年-700年,一说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射洪)人,初唐诗人,诗歌革新家。睿宗文明元年(684年)进士。因上书言事被武后赏识,授麟台正字。曾多次上书论政事,官至右拾遗。
3、陈子昂读书台陈子昂读书台位于射洪县城北23公里处的金华山上,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发展历史:①旧址在金华山古观之后,今祖师殿一带。
4、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
1、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2、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得到重用 文明元年(684)进士及第。陈子昂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斥和打击。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为奸人所害。
3、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得到重用 开耀二年(682)进士及第。陈子昂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斥和打击。
4、以下是我整理的陈子昂生平简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陈子昂北征,积极反对外族统治者制造的分裂战争,多次直言进谏,不但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击,壮志难酬的陈子昂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被奸人陷害,冤死狱中孙万荣简介,年仅四十一岁。
陈子昂老家所在的射洪县县令段简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他听说陈家钱财富足,就心生歹意,图谋勒索。陈子昂家人给县令送去了20万缗,尚不能满足段简的胃口,没有满足的段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陈子昂打入了南监。
陈子昂相关资料陈子昂生平陈子昂(约659年-700年,一说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遂宁)人,初唐诗人,诗歌革新家。睿宗文明元年(684年)进士。
陈子昂(659年—700年,有争议),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生平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