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简短20字(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20字)

2024-02-10 9:44:40 体育资讯 admin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20字

1、端午节的由来: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

端午节简介20字

1、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2、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著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这项活动的灵感是来自於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救屈原,而这个传统也一直保持了数个世纪。

3、端午节源于“恶日”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

4、扒龙舟活动在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影响更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5、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的来历简短

端午节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

端午是中国的端午节,原为古代先民选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由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杀,后来又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说法。

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的说法,现在总结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说法: 端午起源于纪念屈原;端午起源于龙的节日;端午起源于夏至之说;端午起源于恶日之说;端午起源于人们祈求“男女构精,化生万物”的“成人节”。

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英文名:Dragon Boat Festival)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的由来,众说纷纭,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等,但“屈原说”最受认同。 端午节的来历—纪念屈原说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