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下旬,新四军挺进纵队在反击日伪军1000余人的进攻后,转移到江苏省泰州西北的郭村(今属江都区)休整。
1、首批扬州红色教育基地: 主城区: 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朱自清故居、曹起溍故居、扬州革命烈士陵园。 江都区: 许晓轩故居、江都水利枢纽、郭村保卫战纪念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纪念馆。
2、朱秀清烈士墓 朱秀清烈士墓位于邗江区李典镇李典村。1966年,邗江县 *** 为纪念这位英雄在其家乡李典镇李典村为其修建墓园,1998年3月该墓园被命名为首批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扬州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期间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其中十大战役尤其值得铭记。这十大战役分别是:车桥战役、黄桥战役、郭村战斗、高邮战役、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淮南战役、淮北战役和盐城战役。
2、九:黄桥战役:此役,共歼 *** 顽固派韩德勤部1万余人。以上就是新四军的功绩。
3、车桥战役:击毙日军大队长山泽大佐以下官兵383人、伪军官兵212人(内军官29人),伤日军官兵58人、伪军官兵103人,俘日军中尉山本一三以下24人、伪军官兵168人,缴获92步兵炮1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两挺、步枪242支、短枪19支等。
4、车桥战役 1944年3月,新四军1师以5个团兵力组成3个纵队,以1个纵队攻击车桥,两个纵队打援,发起 车桥 战役。3月5日半夜1点50分,战斗打响,激战至天亮,全歼车桥伪军一个大队、日军一个小队。
5、新开岭战役,194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胡奇才)在辽宁省宽甸县西北之新开岭地区,歼灭来犯之 *** 军第52军的第25师8900余人,其中俘5800余人,4纵伤亡2128人。
郭村是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内的一个小村落,距离市区约50公里。这里保留着古时候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欣赏这里的美景。
郭村镇位于江都区东部与泰州市毗邻,既是扬州市、江都区的东大门,又是全市最著名的革命老区。全镇区域总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7万人,辖4个社区、23个村委会。
郭村镇因其镇驻地郭村集而得名。明洪武六年(1373年)郭氏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初称郭村。后司、马、万、唐诸姓陆续迁入,人口逐渐增多,村居扩大,至明末形成集市,遂称郭村集。
据传说,该村在四百多年前,这里居住郭姓人家为多数,故名郭村。
1、郭村镇地处单县城西南15公里,北京至珠海的105国道横穿全境,西接曹县,北靠成武,南临商丘,公路四通八达,是单县西南的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和更大的商品集散地,辖30个行政村,69000人,86000亩耕地。
2、郭村镇是江都革命的发祥地,新四军北上抗日,在此成立苏中指挥部,誓师东进黄桥——著名的郭村战斗在这里打响;1940年7月,苏中之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江都县人民 *** 在此成立。
3、全村共有936户4000余人,下设10个居民小组,党员86名,土地面积67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3600余亩,荒沟荒坡2000余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靠农业收入和外出务工,部分村民以发展大棚蔬菜、养殖业为主,属典型的纯农业村。
4、年6月改为郭村镇人民 *** ,建镇以来,经历了乡镇机构改革和2001年撤乡并镇,均保持原名称和建制村,隶属不变。
5、郭村镇因其镇驻地郭村集而得名。明洪武六年(1373年)郭氏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初称郭村。后司、马、万、唐诸姓陆续迁入,人口逐渐增多,村居扩大,至明末形成集市,遂称郭村集。
6、年全镇总户数2713户,人口9526人;1978年全镇总户数3105户,人口12658人;2010年全镇总户数3338户,人口110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