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咱就是说,最近这篮球圈子里的瓜是一个接一个,吃得我都有点消化不良了。今天咱们来聊个硬核话题,就是那个在短视频平台嘎嘎乱杀,身高二米一六,站着都能摸到你家天花板的“网红巨人”——岳耀海,他到底进CBA了吗?是不是已经穿着某支球队的战袍,准备在内线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了?每当选秀大会临近,关于他的讨论就跟夏天的小龙虾一样,火热又麻辣,让人不上头都难。
别急,泡杯茶,听我给你细细道来。首先,我直接一个大招剧透:哥们儿,他没选上。是的,你没有看错,在2023年的CBA选秀大会上,当主持人的声音念过一个又一个名字后,岳耀海的名字终究还是没有被叫到。那感觉,就好像你信心满满地参加“再来一瓶”活动,结果每次都刮出“谢谢惠顾”一样,属实是有点让人蚌埠住了。
这事儿吧,就很有意思了。你说他没天赋?那绝对是瞎说。二米一六的身高,摆在那儿就是一道天然屏障,是CBA赛场上的稀缺资源。这身高,搁古代那就是能当瞭望塔的狠人,往禁区一站,对方后卫想突进来都得先导航一下,看看有没有别的路可以走。而且,他不是那种干瘦的“电线杆”,体重也相当可观,往内线一坐,那就是一尊铁塔,吨位感十足。当时北京北控队还让他去试训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可是闵鹿蕾指导亲自掌勺的球队,能被看上眼去试训,说明他身上绝对有闪光点,至少硬件条件是杠杠的,简历关是过了。
那问题出在哪了呢?为啥这么一个“天赋怪”,最后却名落孙山了呢?这就得从“专业”和“业余”的区别说起了。岳耀海更像是一个“野生”的篮球爱好者,虽然热爱,也一直在打球,但他并没有经历过那种从少年队到青年队,一天三练,被教练骂得狗血淋头,战术板背得比课本还熟的系统化青训。他的篮球,更多的是基于本能和身体优势,这就导致了一个致命伤——基本功。
这么说吧,职业篮球就像造大楼,地基(基本功)必须打得无比牢固。而岳耀海这栋“大楼”呢,高度是够了,甚至超标了,但地基嘛,就有点像临时搭建的,不太稳。你看他在一些试训视频里的表现,脚步移动、投篮手型、战术理解,都和那些在CBA青年队里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小伙子有明显差距。他的移动速度,怎么形容呢?就像是你手机开了省电模式,APP启动都慢半拍,在分秒必争的职业赛场上,这零点几秒的延迟,可能就是一个失位,一个被对手轻松上篮的机会。防守端,他能护框,但防不出来;进攻端,他能凿,但手段单一。这就好比你玩游戏,一个英雄只有一个技能,虽然这个技能伤害高,但冷却时间长,还容易被对手预判,那还怎么玩?
而且,CBA球队的经理和教练们可都是人精,他们选人不仅仅是看你现在有多高多壮,更要看你的“可塑性”和“即战力”。岳耀海的年龄在选秀球员里不算小了,技术动作基本定型,再想从头开始打磨,难度堪比让猫学会游泳。球队更愿意选择那些虽然现在看起来瘦弱一点,但基本功扎实、球商高、有上升空间的年轻球员。说白了,人家要的是一块能雕琢成玉的原石,而不是一块已经定型了但有点瑕疵的巨石。
当然,落选CBA并不代表他的篮球之路就此终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哥们儿格局直接打开,反手就加盟了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的河南赊店老酒队。NBL虽然是次级联赛,但也是正儿八经的职业联赛啊,对抗强度和专业性远非野球场可比。对他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新手村”和“练级点”。在这里,他可以获得稳定的出场时间,和真正的职业球员对抗,在实战中打磨自己的技术,补上基本功的短板。这波操作,可以说是相当明智了,总比在CBA坐穿冷板凳,当个饮水机管理员要强得多。
所以,各位吃瓜群众也不用太为他感到惋惜。条条大路通罗马,CBA不是唯一的出路。从网红球员到NBL职业球员,岳耀海已经完成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跨越。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和正确的选择同样关键。说不定在NBL练个一两年级,打通了任督二脉,未来还有机会再次冲击CBA呢?毕竟,梦想这东西,只要还在路上,就永远不算晚。
说到底,岳耀海的选秀故事,就像一部真实的篮球版“闯关东”,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他用自己的身高敲开了职业篮球的大门,但最终能否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还得看他接下来的汗水和造化。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一个身高两米一六的人,用手机面部解锁的时候,是需要把手机举得很高,还是需要自己蹲下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