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马拉松,很多人之一反应就会想,“哇,好长一段路啊,要跑几小时?”别说得太玄乎,其实这个问题得拆开来看——每个人的“速度细胞”都不一样,跑步的方式、身体状况、天气环境、赛道情况都可能成为影响时间的关键因素。你以为跑个5公里随便刷个半小时就够酷了?那马拉松来了,差点就变成“千里走单骑”的长征了!
从统计数据来看,一般马拉松的全程时间大概在2小时到6小时之间。有的跑者技术爆棚,能在2小时左右突破,他们堪比“光速跑者”,比如埃利乌德·基普乔格(Eliud Kipchoge)曾在2018年创造了2小时1分39秒的纪录,逼得世界上99%的业余跑者怀疑人生。这款速度绝对不属于“慢半拍”的家伙,堪称“跑神之王”。
但大多数普通人就是“慢慢悠悠”,平均时间大概落在4到5小时左右。有的跑友还说:“我跑完马拉松,感觉像刚喝完一瓶矿泉水,嘴巴都干得跟沙漠一样。”其实,跑友们的时间差异主要取决于训练水平、膳食、赛前状态、休息情况,很像飞机票的价格——贵点的可能飞得快,便宜点的也能飞,但可能要多点等待和折腾。
有人喜欢“全程飙 turbo”,用最快的速度跑完,所以时间就少点。有人坚持“慢悠悠”的步调,享受沿途风景,尽管可能会多花点时间。甚至还有那些“中等偏上”的“中庸派”,大概在3小时30分到4小时之间。这就像买菜,炒个土豆片得十块,炒个牛排得百八十,你能想象奔波长达42.195公里的结果也是类似的:速度、耐力、心态的折衷之作。
别忘了,天气条件也会大大影响全程时间。夏天汗流浃背,炙热难耐,完赛时间可能直接提前“拉长”到5、6小时;而在春秋季凉爽的天气,跑友们就像“鸟儿”一样,飞得快得让旁人佩服——甚至还可能打破自己的人体彩排纪录。再加上地形因素,比如平坦的赛道像“平躺的鸡蛋”,跑得更轻松;而起伏的山地路段,估计“生活到此结束”。
另外,个人的训练状态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官方赛事的平均时间能帮你画个余额——比如北京马拉松平均用时大约是4小时,上海马拉松则偏快一些,约在3小时50分左右。那些专业选手,光是机器人一样的训练就能把时间缩短到2小时左右。对于绝大多数“跑步新手族”,其实只要能在4小时内“闪现”完毕,就算还能挂“好样的”的章!
而且,有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在跑完之后,发现“我还可以再跑”,就像“超级玛丽”一样,虽然累得仰天大笑,但心里那个“再跑一遍”的欲望,瞬间爆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马拉松迷”都说:“跑完才知道,原来我还能更快!”是不是觉得自己有点“小宇宙”爆发的潜力?说不定下一次就能刷新纪录,一口气闯到两小时以内!
那么问题来了,跑马拉松,究竟是“快到飞起”还是“慢到萝卜蹲”?其实,答案像一块五花肉,切片看个人需求:但无论速度快慢,能跑完的人都是真汉子。你准备好迎接这场“最长的旅程”了吗?还是打算“漫步云端”,享受沿途的风景?反正,跑步世界远比你想象得丰厚多了,就看你愿意怎么“玩”这场马拉松了!要不要马上报名试试,记得准备好你的“跑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