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1、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等官职,在外地二十多年。
2、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3、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等官职,在外地二十多年。
浪淘沙其一是刘禹锡的一首代表作,通过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质,表达了他对生活、对未来的热爱和期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艺术魅力,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
【解释】形容路途遥远。【反义词】近在咫尺。山高水远这个成语,最早是叫"山高水长",出自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晚稻 [wǎn dào] [晚稻]基本解释 插秧期较晚或成熟期较晚的稻子 [晚稻]详细解释 一种生长期较长、成熟期较晚的稻,一般在霜降后收割。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场黄堆晚稻,篱碧见冬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安史之乱后,父刘绪迁居南方,刘禹锡是在苏州诞生和长大的。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唐德宗时中进士,作过监察御史,屯田地员外郎。
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等官职,在外地二十多年。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朝*诗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朝*诗人,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